近日,受强台风“蝴蝶”及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公路交通遭受严重冲击,公路通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灾情,英德市财政局坚决扛起财政保障责任,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突出“组织领导、资金保障、资金监管”三个关键环节,为全市防汛抢险特别是公路交通“生命线”的抢通保畅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快速响应凝聚“向心力”
即时启动预案,靠前指挥。灾情发生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成立防汛抢险资金保障专项工作组。班子成员靠前指挥,相关业务股室骨干力量全员在岗、24小时待命,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建立联动机制,无缝对接。工作组与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务中心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即时通讯、现场办公等方式,主动对接、密切跟踪公路塌方、路基损毁、交通中断等抢险修复的紧急资金需求(如国道G358线、国道G106线严重浸水,县道X318线200方塌方等),确保信息畅通、需求精准。
二、突出资金保障,畅通拨付跑出“加速度”
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针对边坡塌方清理、路基修复、倒伏树木清除、浸水路段处置、警戒设施设置等紧急抢险需求,开辟应急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拨付时限,确保抢险所需的机械租赁、油料、人工、物资等费用能够第一时间直达抢险一线。高效的资金保障有力支撑了如青塘镇X318线塌方“当天下午恢复通行”等抢通任务的完成。
聚焦保通保畅,成效显著。资金安排高度聚焦交通抢险保通这一核心任务。在财政资金的强力保障下,公路部门专业力量得以迅速投入,科学处置灾情,成功在短时间内恢复13处因灾中断的交通,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有效保障了“生命通道”的畅通。
三、严格资金监管,提升效能筑牢“防火墙”
实施全程监控,动态跟踪。在确保资金拨付速度的同时,同步嵌入监管环节。建立抢险救灾资金专项台账,对应急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使用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要求使用单位及时反馈资金使用情况和对应抢险修复进度,确保资金流向清晰、有据可查。
坚持绩效导向,精准高效。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理念,密切跟踪资金实际使用效果。重点监督资金是否精准用于购置必要抢险设备、支付一线人员合理报酬、保障安全警戒设施等“刀刃”上,严防挤占、挪用、浪费,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