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分享到:
英德市:稳一强二促三“三点发力”推动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
  • 2025-10-15 10:56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近年来,英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清远市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部署,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西牛麻竹笋产业,2024年种植总面积达85.91万亩,同比增长6%;鲜笋产量141.4万吨,同比增长15.6%;产业综合产值101.57亿元(其中一产产值35.07亿元,二产产值64.68亿元,三产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百亿级现代产业的跨越。

  一、筑牢种植底盘,稳定一产根基

  种植规模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决定着西牛麻竹笋的供应规模与质量。英德市通过扩大种植规模、金融支持助力等举措,为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开展义务植竹活动。将麻竹扩种与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利用荒山荒坡和“五边”“四旁”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域植竹”“见缝插竹”行动。2025年上半年,新增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0.48万亩,全市种植总面积达86.39万亩。二是实现价格“托底”。创新落地全省首个麻竹笋产业的专属综合性保障产品——政策性英德西牛麻竹笋种植综合收入保险,为农户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链条式保障,稳住麻竹笋种植户收入预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双重风险能力。目前,该产品已为1.3万亩麻竹笋提供了近2500万元的风险保障。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制定了《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贷款贴息项目实施方案》,安排西牛麻竹笋“补改投”产业园试点项目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切实缓解西牛麻竹笋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市已有4家经营主体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第一期拟贴息20万元。

  二、激活加工动能,提升二产能力

  加工环节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关键。通过优化初级加工、发展精深加工,让西牛麻竹笋在加工环节实现价值跃升,推动二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做好收购(储)点项目建设。安排2024年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共23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麻竹笋收购点标准化建设。资金使用模式是注资强村富民公司,引导公司开展麻竹笋初级加工收购点标准厂房规范建设。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省盐业集团、市农投集团等省市国企参与麻竹笋产业发展,成功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目前,全市共有麻竹笋经营主体667家,其中企业201家,合作社及其他主体466家,粗加工及收购点429个,22家企业(巧口、源丰、巨元孖宝、雄盛和连樟家等)获得SC认证。三是推进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1.2亿元,规划建设5个子项目(C区建设项目、D区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品牌宣传推广项目、贷款贴息项目),落实232.36亩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园加工、物流及科研项目建设。目前,第一期C区建设项目2栋标准化麻竹笋加工厂已完工,第一期D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中。预计2025年底,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90%。

  三、拓宽产销路径,促进三产繁荣

  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之路,深入开展西牛麻竹笋“12221市场体系”建设,持续为市场供应优质优价麻竹笋产品,进一步打响区域公用品牌。一是做好全链条服务。在英德成立首个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及媒体+清远西牛麻竹笋融合发展工作室,为西牛麻竹笋产业在种苗、技术、加工、销售、品牌、金融等环节上提供贯穿全链条、覆盖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二是抓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用好西牛麻竹笋、麻竹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使用西牛麻竹笋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宣传口径,逐步形成麻竹笋产业品牌矩阵。今年6月,邀请主播“佛山电翰”团队为西牛麻竹笋直播带货,直播开场观看人数瞬间突破2万人,最高在线超5万人。5天时间里,卖出20万斤麻竹笋,超50万包。与此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企业代表到广西、四川及重庆等地开展麻竹笋产品推介及农业招商,提升麻竹笋产品曝光度。2025年上半年,笋及笋制品出口额达1239.6万元,同比增长近2成。三是不断发展“笋+”业态。积极举办西牛麻竹笋笋王争霸赛、清远西牛麻竹笋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西牛麻竹笋尝鲜季等活动,在连江口镇浈阳峡旅游区设立展销专柜,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打造“笋+鱼”“笋+鸡”“笋宴”等餐饮品牌。充分挖掘英德麻竹笋种植历史,以 “竹”为主题元素,精心打造研学、休闲旅游等特色路线,形成了西牛镇麻竹笋研学路线、竹林奇境露营地等一批特色名片。据统计,通过农旅融合,与麻竹笋相关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收入约1.09亿元,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供稿:英德市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