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英德市遭遇罕见洪涝及下半年高温旱情,白沙镇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做好农业防旱抗旱工作,农业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了粮食稳产,托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底。在秋收之后,面对秋冬连旱的形势,白沙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进行修建修复,以提前做好2023年春耕备耕的准备。
打通“大动脉”,扩大中小型灌区供水量
作为白沙镇农田水利灌溉的“大动脉”,长安灌渠覆盖了白沙镇三千多亩耕地的农业用水,早在2021年,白沙镇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统筹100万元对辖区内长安灌渠进行疏通清淤,其中涉及明渠5公里,暗渠2公里,有效减少水分流失,扩大浇灌面积,从而保障了下游沿线上千亩农田的灌溉。在今年,继续加大长安灌渠的清淤量,同时针对“龙舟水”的影响,对灌渠内几处重要的闸门和排灌口进行修复,保证了排涝、引蓄水等综合功能的正常使用。

畅通“毛细血管”,打通农田灌溉死角
为了让丰产水畅流到田间地头,既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毛细血管”,将灌溉管网覆盖到更偏远的农田。白沙镇在2022年度农田水利类公益事业奖补项目中,总投资约150万元,重点建设区域性小型沟渠、蓄水闸坝、引水陂头等小农水设施,涉及7个行政村,受益农田面积超过1800亩。例如,针对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完善问题,新潭村大围组新建了一条1公里的三面光灌渠,打通了农田的灌溉死角,确保主渠的丰产水畅流相通到田间地头。

加固“水盆子”,抗旱蓄水有保障
“以前塘基总是漏水,需要放水时,就没有水了。”根据村民反馈,山塘年久失修加上老化,导致抗旱蓄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村民的灌溉需要。针对这一情况,白沙镇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对新潭村湾子塘进行维修加固。利用晴好天气抢进度、抓质量,目前湾子塘的护砌、塘坝加固、低涵改造工程已完成。山塘加固后,充盈的山塘水和畅通的沟渠让下游的农田灌溉有了保障,提升了村民种粮的底气。一些因下游灌溉不足而撂荒的耕地,如今村民也在筹备着2023年的复耕计划。

农田提质量,种粮添底气。冬修水利是把握时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一项工作,年头修好了水利,农民全年种粮心里才有底。在2022年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影响之后,白沙镇采取有效措施救灾复产,积极落实“以晚补早”,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完成了14493亩的晚稻种植。2023年,我镇将提前谋划春耕备耕,积极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