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适逢清明时节,艾草拔节而生,正是将这山野的翠绿做成波罗传统美食“水糍”的好时机。为进一步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3日下午,波罗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清明巧手迎清明艾香暖人心”活动。
春雨过后,田间山林里,艾草在无拘无束地生长着。而做水糍第一步就是采摘新鲜的嫩艾叶,波罗镇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原生态无污染的艾草。走进建棠村黄竹园,随处可见一丛丛嫩绿清新的艾草,清香扑鼻,色泽喜人。志愿者们纷纷撸起袖子,找到艾草根部,把鲜嫩的艾叶部分摘取备用。不一会,青绿芳香的艾叶便堆满了袋子,可谓是“收获满满”。

▲摘艾现场
清明节古代称“寒食节”,此日,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水糍是波罗本地人在清明时节最常吃的食物。志愿者们先将新鲜采摘的艾叶清洗干净,用沸水焯熟,然后将艾草认真切碎切烂,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水揉成团,再把艾面团搓圆压扁,放入由炒花生碎、白糖、芝麻制成的馅料,搓圆包馅,捏出造型。大家纷纷撸起袖子,搓、压、揉、捏,一双双巧手“别出心裁”,样式不一的水糍纷纷亮相。

▲水糍制作现场
春味何处寻,水糍艾草香。小小的水糍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趁着水糍在锅中煮制的空隙,志愿者为大家讲解了清明节吃水糍的来历和习俗。随后,大家纷纷品尝,表示现在生活节奏过快,很少能吃到自己做的水糍了,多数都是外边买,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亲手制作传统小吃真的很不错。最后,志愿者将水糍打包好送给了镇街上的独居老人,老人们品尝过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十分想念这份清明时节的味道。

▲成品展示
接下来,波罗镇将继续结合传统节日分众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供稿:波罗镇宣传办
杨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