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镇街动态
分享到:
聚焦“百千万工程”│九龙镇5000亩大豆喜获丰收!
  • 2023-11-03 10:26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金秋时节迎丰收,“铁牛”轰鸣遍地走。近日,在英德市九龙镇大豆繁育基地核心区——石角村大豆间套种模式集成与示范、“撂荒地复耕种植大豆”示范区里,大型收割机械在往来穿梭间完成收割、脱粒、转运等,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庆景象。经过专家组测产,该基地种植的华夏系列大豆品种亩产197.12公斤,超过了国家大豆平均产量132公斤的高产目标。

图片 1.png

  (大豆收割现场)

  据了解,该撂荒地复耕示范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是华夏22号,示范面积150亩,于6月29日机械播种,行距45厘米,株距13.5厘米,种植密度16634.2株/亩,采用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大豆轻简化高产稳产种植技术》。此次测产验证了春玉米、夏大豆的轮作模式是华南地区大豆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图片 2.png

  (昔日撂荒地变良田)

  撂荒地变良田,实现农田可持续生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零散、面积小的土地不易形成规模的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低,造成土地撂荒现象。为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促使土地连片整合,2014年以来,九龙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推行三区(自耕区、机动区和流转区)划分,激活土地价值“转废为宝”。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村民大会表决等方式,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进行土地互换合并,实现“小田变大田”,引导各村(社区)经济合作社对耕地进行规划设计,根据自身规划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和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2021年,九龙镇引进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小组、村民签订为期10—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0000多亩,并通过土地整合治理、机械化平整等方式整合出“大田”5000余亩,因地制宜在旱地上采取“玉米+大豆+油菜花”、在水田里采取“双季稻+”轮作的方式,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土壤,促使撂荒地变良田,实现农田可持续生产。

图片 3.png

  (华夏系列大豆)

  良田里育良种,助力大豆产业发展

  提升大豆产能,良种是关键。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的大豆基地面积由去年的1200亩扩种到5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华夏10号’和‘华夏22号’。‘华夏10号’籽粒粗,蛋白含量43.17%,粗脂肪含量17.74%,‘华夏22号’为中熟品种,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为41.47%,脂肪含量为20.43%,而东北大豆主产区大豆蛋白质含量38%左右,这两个品种大豆蛋白质含量比东北大豆蛋白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在九龙镇种植和豆制品加工。”

  大豆繁育基地主栽的华夏系列大豆品种是为豆腐、腐竹等豆制品专门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栽培轻简化和适宜机械化的优势。2022年,九龙镇获得广东省“一镇一业”豆腐专业镇。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豆制品特色镇之一,九龙镇结合大豆油料提升工程,不断完善种子新品种展示示范种植体系,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良品种,大力推进大豆的繁育、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还着力结合“九龙豆腐”“九龙腐竹”特色优势,打造豆制品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为九龙镇乃至英德市的大豆产业加力。

  一二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土特产”是产业振兴之路的路基。九龙镇聚焦做好九龙大豆“土特产”这篇文章,深挖九龙大豆的水“土”资源,突出九龙大豆的“特”色优势,延伸九龙大豆的“产”业链条。借助峰林水乡旅游资源,油菜花观光农业、旅游业、特色豆制品品尝等蓬勃发展,成功打造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条省级万里碧道,打响了“来九龙、吃豆腐、看峰林、好心情”的招牌,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   

  2023年,九龙镇豆制品镇域农业现代产业园正式启动,乘着英德市全力打造研学之城的东风,在原有“峰林晓镇”“洞天仙境”两个4A级景区和金造红色历史文化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豆制品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扩大“九龙豆腐”“九龙腐竹”品牌影响力,打造出特色农业的产、研、学一体的农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金秋已至,颗粒归仓。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感受着喜悦,处处见证着发展。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九龙镇正稳步前行。

  


通讯员:梁小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