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镇街动态
分享到:
西牛镇:以新质生产力为新引擎 全力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
  • 2024-05-08 15:10
  • 来源: 西牛镇
  • 发布机构:
  • 【字体: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具体表现,蕴含强劲发展势能。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全力提速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进一步指明发展路径。

       目前,西牛镇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有1家,深加工点由7家增加至11家,收笋点由56个增加至80个,西牛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这背后都是“新”的发力。


凝聚合力    “新”部门联动创建机制

       建立“新”部门联动创建机制,立足各自职能,强化业务协同,形成部门合力,带来多重保障,提升麻竹笋产业发展效能。


图1 部门联动.jpg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清远市、英德市分别成立西牛麻竹笋食品工业发展工作专班,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联动,高位谋划,高位推进,拓展麻竹笋产业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此外,麻竹笋协会也意义重大,发挥在行业治理、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引导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助力发展大局。

图2 金融支撑.png

       多重部门发力带来叠加要素保障。清远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制定首批行业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清远西牛麻竹笋》《清远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等团体及地方标准;广发银行清远分行、农业银行清远分行等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西牛麻竹笋企业授信签约……强化要素保障,为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借力数字    “新”科技技术融合应用

       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产业发展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让生产要素出“新”变。


图3 展示中心 大数据平台.jpg

       位于西牛镇小湾村的西牛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是数据“心脏”,展示中心的关键在于建成集产业发展、产品展示、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

“产业大数据中心是依托后台数据抽取支撑,包含清远、各个种植地区、部分加工厂的VR实景,还有全国麻竹笋的大宗交易的涨跌情况”,展示中心运营管理负责人介绍到。


图4 竹笙笙产品.png


       科技赋能在加工制造端也大展身手,以竹代塑、竹碳新材料、竹笋及其废料资源化利用、竹氢能源等绿色循环产业加速发展,让竹材加工不再局限于切片、粉碎、颗粒等传统初加工,开辟出新竹业发展方向。

       位于西牛镇金竹村的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回收笋农以往废弃的老麻竹笋筒、笋壳、竹子,转变为以可再生竹纤维为主的创新型专利配方全降解复合材料,生产竹粉全降解一次性竹制餐具,128天可以自然降解93.8%,探索了绿色高效发展的新方向。


紧追潮流    “新”形式宣传推广推介

       宣传推广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力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多形式的麻竹笋全媒体矩阵。

图5 报道.png

       在线上,活跃着麻竹笋的身影。西牛麻竹笋不仅登陆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谁知盘中餐》栏目,向全国人民展示“自然的馈赠--大个竹笋为啥这么嫩”,还登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广东清远:麻竹笋收割季到来 收购价格喜人”,展现西牛麻竹笋丰收场景。

图6 笋王争霸.png

       在线下,麻竹笋也不甘居于人后。2023年10月14日,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系列推广活动之西牛麻竹笋·赏味季活动暨西牛麻竹笋笋王争霸赛和厨王竞技赛在清远市凤城广场举行,来自西牛镇金竹村垭田组刘连娣(3号选手)种植的西牛麻竹笋荣获“笋王”称号。2023年11月14日,以“蔬中珍品 魅力十‘竹’”为主题的清远西牛麻竹笋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会分别在广西南宁、四川成都、贵州贵阳等地举行。

       多种形式宣传手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焕发出“新”发展活力,让西牛麻竹笋得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注目。


共建共享     “新”多元主体参与格局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参与主体受益,促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重点的“新”格局。

图7 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png

       共建是凝合智慧。召开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交流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家、种植农户齐聚,共谋新技术、新思路,为西牛麻竹笋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集散地共同发力,凝心聚力推动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8 麻竹笋(1).png

       共享是发展结果。以种植端为例,2023年鲜笋年均收购价由去年的1.1元/斤上涨到1.6元/斤,按一对夫妻正常管理麻竹笋50亩种植面积,亩产3000斤计算,种植户年收入增加7.5万元。西牛镇初步建立了麻竹笋全产业链体系,参与主体明确定位,找准自身在产业发展中所在坐标,均能受惠。

截至目前,西牛镇麻竹笋种植面积20.8万亩,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约5700多户2万多人,人均收入21230元,麻竹笋产业也成为了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图9 西牛航拍图(1).png

       展望未来,西牛镇将聚焦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拓市场、强品牌,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塑造优势、走在前列。


供稿:郑秋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