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伸理论学习触角,5月11日,大湾镇人大主席陈球国带队前往浛洸镇鱼咀村、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基地项目现场、九龙镇枫木村等地,调研学习土地开发利用“6+1”模式先进经验和做法。镇党委副书记张廷治、人大副主席黄新源、茅塘村、长山村、田心村、塝脚村党组织书记及村民代表40余人参加活动。九龙镇人大主席朱紫斌、副镇长陈舒乐、清远市侬联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玲现场讲解。
浛洸镇鱼咀村

调研组首先来到浛洸镇鱼咀村,实地考察该村土地规模化整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机械化情况,重点参观了鱼咀村连片种植模式,并与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玲开展现场交流。交流中,徐玲介绍道,鱼咀村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基础设施修建等综合措施,实现整体连片统一规划,高效配置乡村土地资源,不断增强土地活力。
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基地项目

第二站,调研组来到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基地项目现场,了解该项目建设情况。在公路边,一行人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近距离感受了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基地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据了解,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基地建成后,能承担大米、大豆、玉米等多种粮食作物的烘干工作,如大米烘干处理量可达120吨/日,惠及全镇水稻种植户,年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有效解决了晾晒看天气问题。陈球国主席表示,九龙镇聚焦“土特产”这篇文章,深挖九龙镇资源禀赋,延伸“产”的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资源的做法十分具有启发性,值得大湾镇借鉴,希望双方相互学习,多多交流,共同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新路径。
九龙镇枫木村

随后,调研组来到九龙镇枫木村了解学习土地开发利用“6+1”模式的实际应用。“土地撂荒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农民的收入能增加吗?”在枫木村,村民代表边听边问,对九龙镇枫木村实施土地开发利用“6+1”模式的实际情况充满好奇。总经理徐玲介绍道,“6+1”模式是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即农户自种“勤劳”模式、企业或大户承包“规模化”模式、企业+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企业+村民“共富”模式、经济联合社+企业“合作”模式、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创收”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带动”模式。该模式在九龙镇创造了一场土地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焕发全镇撂荒地复耕复种、粮食生产的新活力。截至2023年4月,九龙镇全镇整合土地6.4万亩,整合率达96.3%,规模性流转土地近2.5万亩,为九龙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龙镇千亩大豆繁育基地

紧接着,调研组来到了九龙镇千亩大豆繁育基地了解实地情况。在漫山遍野的“大豆海洋”环绕中,总经理徐玲为调研组介绍了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约3200万元用于基地前期核心区域的青苗补偿及土地整理,实现“小田变大田”的壮举。种植基地实行春季种植玉米、夏季育种大豆、冬季种植油菜花及大叶蔬菜,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促进农民增收。

调研中,陈球国表示,此次外出调研学习是大湾镇贯彻落实镇党委部署土地开发利用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此次考察活动,学习先进乡镇的好经验和好方法,为接下来大湾镇开展土地整合流转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大家要认真领悟消化,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实际,做好规划策划,补足短板,确保大湾镇土地整合流转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撰稿人:吕政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