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列入英德市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以来,石灰铺镇友联村精心谋划布局,凝心聚力抓好产业发展、乡村风貌以及绿美建设,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跑出典型村建设的“加速度”。
发挥党建引领 写好“文明篇章”
近年来,友联村在石灰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结合村庄实际,友联村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大胆选拔任用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搭平台创舞台。同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乡贤补位”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辅助和补位作用。

友联村以党建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之间经验交流,通过优势互补助推“百千万工程”。2021年以来,与清远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英德市交通运输局英城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活动13场,共同推动友联村Y666、Y535乡道拓宽、转村桥改造等项目;

与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锦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党建结对帮扶关系,为村庄的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成功引入2个党建结对帮扶项目:发展轮耕规模化产业,种植丝苗米、马铃薯、紫薯等特色作物;打造“一村一品”红茶专业村。
此外,友联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宣传,拍摄乡村新闻官宣传视频以及村民大会等形式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0场,发动志愿者超500人次,引导村民自觉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注重产业振兴 写好“富强文章”
友联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之前,该村大多数村民以散种糖蔗、西瓜、冬瓜等作物为主,耕地东一块西一块,还有几年不耕不种的撂荒地,土地附加值非常低。后经过友联村党总支的引导、反复做党员群众思想工作,进行土地整合治理,并引入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创美公司已在友联村发展了3000多亩有机生态茶园,茶厂及配属建筑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拥有国内领先的英红九号育苗基地、科研项目基地。完成土地整合近2000亩,与5条自然村(涉及103户村民)签订30年的租地协议。辐射带动了300多户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并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吸纳周边500多名农户到茶园务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
2022年7月,友联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引进广东锦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稻、薯、薯”轮耕模式产业项目,春种丝苗米、夏种红薯、冬种马铃薯,大力发展轮耕规模化特色产业。目前已建设600亩丝苗米、48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长期带动周边村民6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500元。此外,友联村利用村中废弃小学出租用作企业办公场所,为友联村集体每年增收8000元,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培育促进农民增收新业态,推动资源变资本,实现联农带农富农。
提升乡村颜值 写好“宜居文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友联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与和美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一体推进,不断提升乡村亮丽“颜值”,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友联村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不断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并将相关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2024年以来,友联村累计动员党群超1500人次,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和走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单位、企业商户、村民群众等开展村庄全民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统一行动。
友联村村民们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支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工作,筹集资金用于开展“杂草清洁”“四小园”“外立面提升”等建设项目,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村口、村道两侧,种植植树黄花风铃、荫香树、桂花树、茶花树、芒果树等树苗1410棵,建成“四小园”合计51处,共计2000余米,农房外立面改造40余栋,推动村容村貌“一键换新”。
此外,友联村还探索发展“建筑+光伏”项目,计划将村鸡舍屋顶建设为阳光棚,将停车场场打造为光伏停车场。这些项目不仅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还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新的增收。
如今,友联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房屋变漂亮了,村子变整洁了,我们住得也开心了,村民是美化村庄环境的最大受益者。”友联村村民高兴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