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培育工作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英德市西牛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通过县域统筹、镇村联动、因村施策,加快典型村培育工作,扎实推动一幅幅典型村创建“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全域推开“强村富民公司”
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
西牛镇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全域推开“强村富民公司”抱团发展新模式,规划打造麻竹笋核心片区,以小湾村、金竹村为片区核心,联结西联村、花塘村、花田村、赤米村,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实施优质项目、专业运营管理,进一步深化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共富。
由小湾村、西联村、赤米村、金竹村、花田村、花塘村等13个村(社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成立的英德市西牛竹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正式成立,创新探索政府业务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新模式,并在西联村实施西牛麻竹笋标准化收购点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用地约50亩,主要建设西牛麻竹笋现代化标准收笋点(加工厂)。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土地报批、招投标等手续。项目建成后,将创建一条收购、加工、储存、销售完整产业链,全面推动麻竹笋初加工业提档升级,延伸麻竹笋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西联村英德市西牛竹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效果图
打造连片优质良田
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西牛镇坚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抓点、连线、促面”的思路,选取西联村、赤米村等作为典型,打造示范带,引导零散永久基本农田向耕地集中整治区集聚,实现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有增加、布局有优化、质量有提升。
西联村紧盯撂荒土地整治,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工作小组深入田间、村户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农民种地热情,精准施策垦造水田项目,依托现状及周边肥沃的土地和水乡生态资源优势,有序流转和整理零散地块,实现“小田并大田、薄地变良田”,高质量完成连片水稻种植800多亩,便于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和管理。

赤米村连片稻田
赤米村通过成立腾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聚焦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田块调整、田面平整和田埂砌筑等工程以及配置相应的灌溉渠道、农田防洪、防涝、降渍的排水沟渠等方式对农用地实施改造,推动360亩撂荒地实现复耕,种植的“双季稻+”项目年收成约2000斤/亩,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探索“四个统一”
纵深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在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引导居民集中居住方面,西牛镇通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新建农房整体规划布局,规范宅基地管理,探索“四个统一”“两补一交”等形式,有效提升农村居住环境。
花塘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碧桂园集团帮扶作用,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帮扶农户建起两层半、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住房385套,惠及群众约1800人。小湾村塘面组积极探索构建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群策群力创新“两补一交”“四个统一”宅基地管理模式,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塘面村民先后自发建立优化宅基地分配、宅基地有偿收回以及宅基地有偿使用等管理模式,实现了宅基地规范有序管理,妥善解决了宅基地管理混乱、用地粗放等问题,推动昔日“脏乱差”的旧村庄转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新农村。
花塘村罗屋组农房风貌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推动省级产业园建设提质增效
西牛镇围绕产业破局,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土地盘活措施,引进西牛麻竹笋全产业链企业,高标准建设标准厂房,以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土地再利用,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服务,有效提高企业用地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西牛镇全力争取5000万加速推进英德市西牛麻竹笋省级“补改投”产业园建设,有效盘活金竹村232.36亩土地,重点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房、交易中心、大型仓储厂房、数字化云仓等项目,通过“生产+加工+科技”,集中解决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加工和多元产品开发短板、麻竹笋原料储存不足等瓶颈,成功申请发行了地方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重点建设园区标准化厂房、道路硬底化、供水、排水、排污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推动西牛麻竹笋加工业全面提档升级,助力西牛镇率先成功打造“国字号”农业产业强镇。

金竹村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规划图
以“典”带面先行示范
破解乡村运营难题
为积极探索乡村运营,谋划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西牛镇通过采取典型村带动的方式,选取底子好、资源优的村庄作为乡村运营示范点进行整体推进,大力推进乡村运营工作,加快乡村运营机制推广运用,让典型村找到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更好助推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花田村通过建立“村企合作+农户参与”的运营模式,成立了12个经济合作社、6个农民合作社,培养发展45亩大棚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整合开挖了60亩鱼塘,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同时充分利用电商、邮政物流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村集体收入为17万元,有效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共赢。

花田村大棚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
赤米村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目标,坚持因村制宜,选定已撤销教学功能原赤米小学为试点,盘活村内闲置资源,通过公开竞价招租方式将其中8.03亩土地、两层旧教学楼出租给英德市俏笋食品有限公司用于发展麻竹笋深加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0500元,进一步激发了赤米村发展产业的热情,为推动乡村运营提供了实践经验。
西牛镇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牵引撬动乡村振兴,使昔日的小乡镇蝶变为产业强镇、创业热土、和美之地。西牛镇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奋力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
供稿:李碧霞、李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