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社工专业服务水平,水边镇社工站于2025年4月14日组织社工团队开展“小组工作方法”专题共学活动。本次活动由社工小邝主讲,围绕小组工作的理论框架、实务技巧及案例分析展开深入探讨,目的是强化团队对小组工作的系统性认知,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活动开始,社工小邝以“小组工作的核心价值与实践逻辑”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教材的内容,详细讲述了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模式。通过对比教育小组与成长小组的目标差异,以及社会目标模式与治疗 模式的应用场景,引导社工理解不同服务需求下的介入策略。 在小组工作过程模块,小邝重点讲解了“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转折阶段—成熟阶段—结束阶段”的全流程技巧,强调“契约建立”“冲突调解”“经验巩固”等环节的关键作用。小邝通过案例分享,讲解如何根据组员特征(如年龄、问题类型)设计活动方案,以及如何在转折阶段运用“聚焦”“澄清”等技巧化解矛盾。

在接下来的实务案例分析中,小邝以“儿童安全教育小组”为例,展示了从需求调研、组员招募到效果评估的完整服务路径。通过分析组员互动中的“沉默现象”与“角色竞争”,引导社工运用“积极倾听”“连接资源”等策略,提升小组凝聚力。

最后小邝强调,小组工作是连接个体与社区的重要纽带,需以“精准化、专业化、本土化”为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效能。未来,我们要通过“共学+实践”模式,定期开展小组工作复盘与经验分享,推动团队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本次共学活动不仅提升了社工的专业能力,更促进了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水边社工站将持续聚焦能力建设,以小组工作为抓手,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实用、更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小邝学习小结:此次共学内容是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工作模式,开展小组工作是工作清单必做事项,每个服务点一年至少开展一个小组工作,所以掌握小组工作的工作模式,是必备技能。综合运用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以及发展模式开展小组工作,从而使成员从小组中获得经验,进而改善其社会功能、解决个人问题,促进个人或群体发展。
(供稿:水边镇党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