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镇街动态
分享到:
水边镇黄竹村:党建引领复耕忙 荒田变身“希望田”
  • 2025-04-18 16:55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春耕时节,英德市水边镇黄竹村的田野上机器轰鸣、人影攒动。党员干部与村民们抢抓农时,驾驶拖拉机翻整土地、弯腰播撒稻种,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在春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4月中旬,该村已完成春季撂荒地复耕复种65亩,预计上半年粮食产量可增加30吨,一幅“党建红”引领“农业绿”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破“荒”题,织密土地“唤醒网”

  黄竹村因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耕地长期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逐渐凸显。今年初,村党支部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将撂荒地复耕列为“书记工程”,由村支书廖朝伦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20名党员干部逐户走访、实地勘察,全面摸清65亩撂荒地的位置、面积及撂荒原因,建立“一户一策”精准台账,为复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黄竹村复耕前照片


  针对“谁来种、怎么种、如何管”三大核心问题,村党支部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党员先锋队,由廖朝伦带头分片包干,将责任压实到每名党员。同时,发动10名返乡青年、5名种粮大户组建“复耕突击队”,采取“机械深耕+人工清杂+土壤改良”组合拳,仅用20天就完成了地块清障、肥力提升等前期工作。“党员每天早出晚归带头干,我们看在眼里、动在手里,荒田很快就有了新模样!”村民李大姐望着家门口曾经荒芜的2亩田地,如今已翻整得平展肥沃,难掩心中喜悦。

耕种现场

  干群齐心焕新颜,荒田变身“聚宝盆”

  走进复耕现场,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清香,成行的稻种在田垄间整齐排列,灌溉沟渠里清水潺潺流淌。村党支部将复耕地块优先向脱贫户、监测户倾斜,吸纳村民参与田间管理。正在田头指导插秧的种粮大户谭大哥介绍:“拔草、施肥、打药这些轻劳力活,每天能吸纳10多个村民务工,日均务工收入可达150元,相当于在家门口开了‘流动增收站’。”

  说话间,脱贫户何大哥开着满载有机肥的三轮车驶来,车斗里载满肥料。“农忙时节,我通过给合作社在田里干活,一年能多赚3000多元。”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向连片的“希望田”,眼里满是笑意。

青苗长势良好

  希望田野绘新篇,乡村振兴添动能

  田埂上,党员干部与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春日暖阳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干群同心的奋斗图景。“看着荒地变良田,我们种田的信心更足了!”种粮大户陈大叔擦着额头的汗水,望着连片的“希望田”满怀憧憬。如今的黄竹村,不仅破解了土地撂荒难题,更通过复耕复种凝聚了民心、锻炼了队伍,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田间地头得到检验。

  眼下,黄竹村的春耕热潮仍在持续,党员干部与村民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相信在党建引领下,黄竹村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让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更多丰收的喜悦。



(供稿:水边镇黄竹村 黄健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  承办 : 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