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州夜谈·代表行”为抓手,人大英城工委让“群众下班,代表上班”成为英城人大代表履职的最新生动注脚。截至5月,累计48人次代表开展夜谈14场,收集建议74条,其中62条诉求现场办结,群众满意度达98%。代表履职实现从“会场”到“现场”、从“倾听”到“行动”的双重跨越,切实用夜间灯火点亮民意直通桥,让民生关切在茶香漫谈中落地生根。
深入一线,架起民意“连心桥”
“英州夜谈·代表行”活动打破传统会议室界限,将场地延伸至村口榕树下、小区广场、企业车间,甚至群众家中。人大代表与群众“围桌夜话”,一盏灯、一壶茶、一本民意记录本,唠家常、话发展,构成最接地气的履职场景。在廊步范屋村,村民畅谈“道路坑洼影响出行”;在碧桂园小区,居民直言“物业管理问题频发”;在城北代表联络站,群众反映“汛期内涝隐患重重”……这一场场“零距离”对话,不仅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将“民声”转化为“议案建议”的蓝本,让民意传递“零延迟”,履职服务“更深一度”。

多语宣讲,传递政策“好声音”
“英州夜谈·代表行”不仅是“倾听站”,更是“政策讲堂”。人大英城工委联合应急、平安法治、派出所、社区戒毒等部门,以“普通话+客家话+附城话”的方言组合,围绕反诈、消防、交通安全、禁毒、物业小区等群众关切领域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演示“粤当家”小程序线上提建议功能、讲解身边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剖析“依托咪酯电子烟”等新型毒品,让政策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群众感慨:“代表用家乡话讲案例,我们听得懂、记得住,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随手拍”机制,疏通民生“堵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英城工委将“英州夜谈·代表行”与代表“随手拍”有机融合,形成“收集—反馈—督办”闭环,让人大代表化身“民生侦探”,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用手机镜头定格群众烦心事,推动问题解决从“纸上建议”到“脚下落实”。省道S292线岩前段堆积的建筑垃圾、廊步黄洞水库附近坑洼路面、城西长线街缺失的井盖、城南市场污水横流……一件件一桩桩困扰群众的问题通过“随手拍”直抵职能部门,切实推动铺路修桥、清理垃圾、疏通管道等12宗民生小事高效解决。村民笑称:“代表手机一拍,难题迎刃而解!”

协同发力,破解治理“硬骨头”
针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问题,人大英城工委发挥监督职能,联动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应急办等多部门现场办公。例如,城北凤凰小区内涝严重,汛期风险加剧,代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城北排涝站工程施工单位提质增速,确保工程部分设施汛期前投入使用。又如城西峰光西路尾至碧桂路人行道缺失,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代表们深入现场勘察并积极协调,助力修建惠民人行道。居民黄伯竖起大拇指:“代表们既是知心人,更是行动派!”

“英州夜谈·代表行”不仅是履职平台,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情实践,这里,每一盏夜灯下的对话,每一次指尖的反馈,每一处现场的督办,都在书写人大代表“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在今后的工作中,英城人大将持续以“夜”为媒,以“谈”为桥,继续以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温暖民心,让“连心桥”更稳固,让“民意路”更畅通,让“幸福账单”更厚重。
(供稿人:杨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