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崭新的沥青路面,喀斯特峰林在两侧徐徐展开,骑行的动感与田园的静美交织成画……7月6日,“速比特杯”2025英西峰林骑行嘉年华在黄花镇圆满落幕,900余名骑友穿梭于广东“小桂林”的诗意景致中,不仅体验了挑战自我的快意,更亲身感受着黄花这座小镇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的蝶变。

这场圆满落幕的骑行活动,不仅是一场速度与风景的邂逅,更是黄花镇以“风貌提质+产业赋能”激活“美丽经济”的生动缩影——2024年全镇接待游客124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麻竹笋、茶叶等传统农业产值超2000万元,民宿集群达到120余家,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英西峰林徐徐展开。


风貌蝶变:全域肌理的系统性提升
在骑行活动的起点,明迳社区三渡桥至棚塘路口约2.5公里的沥青路,正是黄花镇“以路兴业”的开篇之作——发动企业投资约200万元完成黑底化改造,既让群众日常出行更顺畅舒适,也让游客沿途体验更愉悦便捷,更串联起沿线民宿、茶园等文旅资源。

这只是全镇道路升级的一个切片:黄花镇累计完成30.2公里道路黑底化,包括英西峰林核心片区11.1公里村道;X366县道新增108盏路灯照亮夜间骑行路,更全力推进核心道路沿线“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路线长度约8公里;“三线”整治约2.9公里,0.8公里主街“三线下地”让天际线回归清爽,从路面到沿线环境,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全面提升。

环境整治同样以“绣花功夫”推进。围绕英西峰林示范带,2025年以来黄花镇精准发力:累计拆除违建、破旧泥砖房及危房共111栋,拆除违规设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和招牌221处,整治“六乱”715处,让沿线街角从杂乱无章变为整洁有序;全力推进水边河碧道工程与白石岩坑小流域治理,总长约10公里的河道经系统性整治提升,完成混凝土步道浇筑与沿岸绿化种植,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通过外墙粉刷或瓷砖清洗,完成789栋农房风貌提升;白屋新村、三山村村口外墙彩绘不仅将永丰古桥、老虎谷漂流等旅游元素融入建筑语言,更同步深挖舞狮民俗、黄花美食等文化符号,将喀斯特山水肌理、千年人文记忆与现代农业图景有机融合,让白墙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

更令人瞩目的是,通过发动本地商会、乡贤先行施工,投资约400万元,完成入口通道1.6公里坑洼路段的黑底化铺设、全线路侧石、绿化种植等工作;全镇发动2000余人次参与植树,累计种植秋枫、黄花风铃、细叶紫薇等乔木1.6万余株,重点沿X366线、S382线、Y447线主干道及茶壶山周边农文旅项目集群路段,打造贯通英西峰林核心区的内外环景观廊道,串联起沿线文旅资源,让郁郁葱葱的绿化成果切实转化为吸引游客的自然魅力。

产业融合:“农文旅”的共生共兴
在骑行途中,德高信T三有机茶园的茶香与无花果基地的果香交织,诠释着“旅游+”的深度融合。作为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带动3000多亩茶园发展,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本地劳动力500余人就业;三山村引进清远市甘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夜兰花种植约200亩,配套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农户年增收约60万元,提供20个就业岗位;公正村言云生态农场无花果基地推行“基地+农户”模式,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预计带动30余户村民发展种植超500亩,常年稳定用工10余人,年季节性用工超3000人次,有效盘活留守劳动力。

民宿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更是“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典范。依托秀美的峰林景观和优良的风貌环境,黄花镇成功引入云栖陌野、野渡·满舍、潜舍、云端丽境等优质产业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民宿,在茶壶山周边形成以民宿为核心的农文旅项目集群。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酒店民宿122家(含中高端9家),预计2025年将新增6家中高端民宿;公正村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已形成19家民宿、329间客房的集群规模,2025年客房数预计突破400间。“住峰林民宿、品农家菜、赏田园景”成为游客到访的标配体验。
此次骑行嘉年华不仅吸引900余名骑手参赛,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体育赛事搭台,旅游经济唱戏”的效应持续释放。

机制创新:多元共治的聚力赋能
骑行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临时领导小组+应急预案+专业保障”的系统化运作:镇政府牵头组建跨部门临时小组,提前制定交通管制、医疗救援等预案,公安疏导交通、卫健驻点救护、志愿者补给服务,全链条保障赛事顺畅。这种治理智慧同样体现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通过“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帮扶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元筹资共建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和群众参与道路提升、农房改造等项目。引入中交四航局实施英西峰林核心区道路修复提升项目、广东建工实施黄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循环。

校地合作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为当地村民开设食品安全、急救知识课程,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墙绘艺术活化乡村建筑,将峰林风光与本土文化“搬”上农房外墙。更具突破性的是,黄花镇探索“以工代赈”模式,在农房改造中培训本地工匠20名,带动45名群众就业,实现“造景”与“造富”的双赢。
未来图景:全域共富的路径铺展
站在骑行活动的终点,冰镇绿豆汤的清甜与洒水车的清凉,不仅是对骑友的关怀,更是黄花镇“细节制胜”的发展哲学。这种哲学将继续指引未来:在产业端,计划建设全域旅游平台,整合峰林景区、民宿、美食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消费场景;在治理端,深化“党建+网格”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让“政府干、群众看”变为“大家干、一起富”。

车轮渐远,峰林依旧。这场骑行盛会,既是对黄花镇“百千万工程”成效的检验,更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在英西峰林的晨曦与暮色中,黄花镇正以山水为笔、实干为墨,沿着“风貌塑形、产业铸魂”的路径,续写“美丽经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