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凝心聚力做好青年人才联系和服务工作,引导大学生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激发广大大学生情系家乡、宣传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英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牢牢把握大学生暑期返乡的黄金时机,精心策划并举办了“雁归计划”系列活动,以专业力量赋能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星光熠熠 七彩假期
2025年暑假期间,英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携手英德市大学生联合会、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推出了“七彩假期”与“星光课堂”两大公益托管项目,合计70多名大学生担当小老师,解决了社区家长暑假“看护难”的问题,实现了青春和公益的双向奔赴:公益课堂不仅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了安全、快乐、寓教于乐的假期环境,助力其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培养品德,还为“雁归”大学生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形成了“社区搭台、志愿接力、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青力青为 卫爱家乡
为积极响应英德市防蚊灭蚊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号召,英城街道凝聚多方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在英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组织下,8月8日-8月10日期间,“雁归”大学生踊跃参与志愿活动,在活动现场,大学生们手持清扫工具、背着消杀设备穿梭在老旧街巷。大家认真清积水、除死角、灭蚊虫,并对下水道口、墙角缝隙等蚊虫易聚集区域进行细致喷洒灭蚊药剂,用实际行动为有效控制蚊媒孳生和传染病传播风险贡献力量,筑牢了群众家门口的健康防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勇挑社会责任、积极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


观乡情画卷 绘发展蓝图
8月13日上午,英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组织“雁归”大学生前往岩前村竹家庄露营地、英德市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观摩暨座谈交流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露营地活动区和配套设施,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的肉鸽养殖基地,大学生们不仅亲身领略了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更直观了解了本土文旅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切身认识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给家乡带来的机遇与进步。


此次座谈活动,人才驿站邀请到英德市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云雷作为辖区创业代表与大学生们进行分享交流,讲述创业经历里的挫折与奋起,合作社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代表吴琼芳:“在暑期返乡专业见习的一个月以来,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家乡英德紧跟时代步伐,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应在政府指引和前人投身基层建设的氛围熏陶下,加强对家乡的关注,实现反哺家乡、回馈家乡的无限可能。”
研究生代表张颢旭:“大学毕业后,我曾回到家乡工作近三年,在基层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这份‘本领恐慌’,促使我毅然选择重返校园深造,期望我的研究方向能为家乡产业创新提供国际视角。正因为有这一段经历,我对家乡发展有了全新认知:英德不再是受限于一隅的粤北小城,而是政策赋能下的希望之地。英德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基提质,‘雁归计划’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支持,这些举措让我看到,人才与家乡已是‘双向奔赴’。”

英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李超群在会上介绍了“雁归计划”“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实施意义和行动成效,鼓励“雁归”大学生学习刻苦勤劳、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认真完成学业,为实现理想筑牢基础,为家乡发展储备知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下一步,英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紧抓归雁返乡关键时期,聚焦青年人才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愿景,策划组织本土企业走访、创业项目对接、家乡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活动,引导返乡大学生将所学所长融入家乡建设,积极投身于服务家乡发展的实习实践行动中,为家乡发展绘就桑梓新图景。
(供稿人:黄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