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英城街道携手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新安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集结约50名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功举办四期“星光暑期课堂”及一场亲子活动,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超200人次。
本次活动聚焦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精心设置了涵盖作业辅导、科普知识、手工实践、心理健康、文体娱乐等领域的丰富课程。各高校志愿者团队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项目。
寻迹英德红,深植家园爱
华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聚焦红色教育与理论学习。在“历史长河”板块,志愿者利用英德当地红色资源,如讲述鱼湾苏维埃政府建立历程、石霞村地下交通站故事及刘裕光、王蔚垣等革命英雄事迹,增强了青少年的家乡认同感。同时,通过红船启航、万里长征等党史事件,以故事化和互动方式,培养了小朋友们的政治认同。课程还通过“我为社区献计策”“废物变宝”等主题实践,介绍习近平“十四个坚持”理论,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领悟党的智慧。此外,红色文化游园会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此外,红色文化游园会的举办,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于趣味互动里感悟革命精神。

环保筑基,生存赋能:双擎驱动青少年成长
佛山大学授课团队带来了多元实用的课程。绘画课上,《“绘”聚双百——丹青笔共绘绿美广东新貌》主题绘画引导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广东新貌,激发艺术创造力;《绿美广东,你我同行》环保教育课则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救护实践、普法课堂、财务管理等课程,立足生活实际,教授青少年应急救护、法律常识和钱财管理等实用技能,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非遗养心,心灵护航:共育成长之光
新安学院聚焦青少年成长,推出“非遗小匠人”与“心灵成长营”两大系列课程,分别深耕“非遗传承”与“心理健康”领域。“非遗小匠人”课程涵盖英德市大湾镇舞火麒麟、传统漆扇制作及剪纸艺术,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家乡非遗的兴趣与传承责任感,增强地方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心灵成长营”则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挫折应对、人际沟通及情绪管理等课程,多维度关注青少年精神需求,为其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科普引航,趣动童心:照亮求知探索路
岭南师范学院志愿者团队在“星光课堂”中,精心打造了以科普为核心、趣味互动为特色的多元课程体系。课堂通过Scratch少儿编程、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如浮沉子、伯努利原理演示、气压现象探索)以及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等化学实验,巧妙结合趣味抢答与动手操作,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而地理大世界探秘、垃圾分类实践、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等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维度。志愿团队还特别设置的价值观引导课堂,聚焦“拒绝网络烂梗,倡导文明表达”等主题,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们逐步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课程尾声的趣味折纸手工与电影鉴赏环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增进了交流,深化了友谊,为课堂画上圆满句号。

自然拾趣,巧手共创:亲子同绘温馨时光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英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功举办“青青禾苗长”亲子活动,吸引20组家庭热情参与。活动精心设计了科普课堂、互动游戏“食物链大作战”以及干花书签手工创作三大环节。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探索:通过观察生态瓶了解微观世界,拼接生物磁贴认识食物链关系,合作制作干花书签感受自然之美。在亲密的协作与实践中,参与者不仅深入理解了植物生长与生态系统的奥秘,更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宝贵的亲子时光和科学知识。

英城街道团工委联合高校开展的暑期系列活动,立足社区实际,聚焦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需求。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社区、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宝贵实践平台,更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活动,精准赋能重点青少年在社区场景中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全面发展。此次合作,有效推动了校地资源在服务青少年成长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
(供稿:蔡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