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江口镇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围绕补短板、强经济、美环境、惠民生,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绿美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连江口镇人大代表以“田间治水、环境焕新、项目提速”为主线,积极推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生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田间地头察民情,旱地变身丰产田
“如今新修的水圳通到田里,我相信我的亩产能从800斤涨到1000斤!”小舍村进前组村民龚叔站在自家的稻田边,难掩喜悦。作为飞来峡水库移民村,小舍村曾因黄龙病导致砂糖桔产业崩盘,近50亩农田因水利失修沦为“望天田”。

市人大代表龚冬妹在小舍村查看已修复的水渠
2024年春耕备耕时节,市人大代表龚冬妹走访发现这一困境后,迅速协调镇政府水利部门,仅用3个月完成进前、牛栏街等3个村小组的陂头修复。如今,清澈的渠水滋润着这片土地,2024年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千斤,彻底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示范带头”作表率,村(社区)换新颜
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是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想,同时也是“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的“硬支撑”。每个周末,连江口圩镇、连樟村等地总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人大代表身影。自2025年3月“初心印记风貌示范带”环境整治启动以来,镇人大组织480余人次代表参与16场集中行动,拆除违建13处、清理卫生死角103处,带动群众自发参与长效管护。
“代表们带头扫街、抬垃圾,我们老百姓当然支持!”城樟社区居民李阿姨边说边加入清洁队伍。通过“网格化包干+周末攻坚”模式,连江口镇实现人居环境从“短期整治”到“长效管理”的跨越,为“绿美连江口”筑牢了生态根基。

人大代表“红马甲”队伍在城樟社区开展环境整治
“协调小组”促落地,项目攻坚提质效
在G240国道外立面赤膊房改造因2户拒签陷入僵局时,人大代表邓先勇上门耐心劝说,采用“对比调解法”,带领2户抵触居民实地参观样板街,通过隔音测试、数据对比等方式,成功说服2户居民签约,并带动周边5户跟进,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人大代表陆秀群到群众家中走访调解
针对2025年20个重点项目,连江口镇人大将代表按居住地划片包干,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在浈阳中路某管线迁移遇阻时,人大代表陆秀群连续3天驻点调解,创新“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方案,既保障居民生活又缩短工期。“代表们晚上还在工地协调,我们没理由不配合!”居民黄叔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
“从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到项目落地的‘最先一公里’,我们将继续当好群众贴心人。”连江口镇人大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连江口镇人大将持续聚焦民生痛点,以“绣花功夫”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努力推动连江口镇打造成全清远市乃至全省“百千万工程”标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