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太镇在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工作中交出亮眼答卷——提前完成市下达建设任务,在全市24个乡镇中位列第一,以实干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注入强劲动力。全镇7个农村污水设施建设任务(含6个市统筹项目、1个镇统筹项目)高效落地,背后是镇党委、政府聚焦“选址、民事、质量”三大关键环节的精准发力与硬核推进。
科学选址:锚定“实用”,让设施建在群众心坎上
农村污水设施建设,选址是首要环节,更是决定后续使用效率的关键。为杜绝“建而不用”问题,下太镇秉持“科学规划、贴近需求”原则,组建由农办人员、村干部、技术人员及村民小组长构成的选址专班,深入7个建设点开展实地勘察。
针对沙岗村新屋组、灯塔村窝子组等6个市统筹项目,专班结合村庄布局、人口分布、污水产生量等实际,优先选定靠近村民聚居区、便于管网铺设且不占用耕地的区域;镇统筹的沙岗组竹头下组项目,更通过多次进村入户征求意见,最终确定既符合技术规范、又能最大程度覆盖周边农户的选址方案。科学选址不仅为后续施工“减负”,更从源头赢得群众认可与支持,为项目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主动协调:破解“民事”,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
农村项目建设中,民事协调常是关键难点。下太镇主动作为,建立“镇-村-组”三级协调机制,将矛盾化解在一线,保障项目“零阻碍”推进。
项目启动前,镇村干部依托“英州夜谈”活动、上门发放资料等方式宣讲政策,清晰说明污水设施对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提前打消群众“占地吃亏”“影响生活”的顾虑;建设过程中,针对部分农户担忧施工破坏农田、道路的问题,立即协调施工方优化方案,采取“分段施工、及时恢复”的举措,最大程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例如,灯塔村石颈组,专班仅用2天便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民事协调,确保项目如期开工;蕉坝组项目施工中,部分村民因担心近村污水池散发臭味而阻拦施工,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沟通,详细解读环保工艺与异味防控措施,彻底打消村民顾虑,最终达成共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镇、村干部积极协调民事现场)
严抓质量:守住“底线”,让设施经得起时间检验
“建得快”更要“建得好”,下太镇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作农村污水设施建设的“生命线”,以全链条管控筑牢质量防线。
一是发挥专业监理作用,要求监理单位全程监督工程质量,聚焦管材验收、施工工艺、管网连接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工序合格方可推进”制度,对不达标项当场要求整改,坚决杜绝“带病施工”;二是强化农办日常监督,明确镇农业农村办为监督主体,安排专人跟踪,实时检查工程进度与质量,及时纠治施工不规范问题;三是邀请群众参与监督,聘村民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参与日常质量巡查,既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也让工程质量更透明可靠。此外,项目完工后,镇里联合技术单位开展“回头看”,逐项验收管网通畅性、处理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每处设施都能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用。

(市农业局副局长郭满华到现场督查建设质量)
从科学选址到民事破题,再到质量严控,下太镇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建设,不仅提前完成任务、斩获全市第一,更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下太镇将持续做好设施运维管理,让污水设施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